避震車架 — 固定轉點

a. 單轉點 (Monopivot)

最初的前後避震車通常都是採用單搖臂的設計,因為它的架構簡單,而且各項的特性也很容易分析。在這裡我們選的代表車款是SantaCruz的Bullit,它的踩踏效率就如同我們之前所說的,只能在特定的檔位去減低踩踏對避震器的影響。由於只有一個轉點與後搖臂,減少了一些連桿的重量,它的轉點跟後搖臂可以做得相當堅固以維持整體的剛性,相對的在選購時也要注意主轉點與搖臂是否做得夠堅固。

固定轉點的車如採用高轉點設計會在踩踏時使避震器拉伸,而低轉點會在踩踏時使避震器壓縮,因此一般單搖臂的轉點位置通常在大盤到中盤之間,使得在使用小盤時使避震拉伸而減緩避震器作動,增加踩踏效率,而在下坡時以大盤踩踏能維持避震器的靈敏度。由於單轉點的設計是最直接的受力方式,在避震靈敏度上仍是最佳的系統,因此目前多用於DH用途的車上。至於DH車的轉點會放那麼高,當然對踩踏會有一些幫助,但主要原因應該是因為在長衝程的車上要盡可能提高BB的高度,以避免在後段行程時造成踏板觸地。

 

b. 連桿式 (Faux bar, Seatstay four bar)

這類型的車架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Horst-link,但其實它的表現跟單搖臂的車架相當接近。差別就在於後輪軸附近的轉點位置,請比較下圖與Horst-link的轉點,可以發現原本在Horst-link的chainstay上的轉點,在Faux-bar上則是位於seatstay上,而使得後輪軸到前三角的連結之間只有一個轉點,其他的連桿只是用來改變對避震器的驅動方式,若看它的在行程中後輪軸運動的軌跡(wheel path)則同樣是一個正圓的圓弧,因此它在踩踏方面的表現跟單搖臂的車架相同,均是以固定的轉點位置來決定其特性。

但由於連桿的幫助改變了施力的方式,因此Faux-bar在煞車的性能方面則優於單搖臂,這我們在以後的章節會談到。可以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Faux-bar的主轉點位置幾乎位在 seattube後面跟chainstay的交界處,這是由於要顧慮到連桿的連接點與前變位置,因此幾乎只有那個地方有空間設置主轉點。 這類型的車架與單搖臂同樣都只有chainstay經一個轉點後連接到車架,但它又加上其他連桿的輔助,因此它的剛性應該是較單搖臂好一些。

 

在〈避震車架 — 固定轉點〉中有 2 則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